副市長林克慶說:
通過四大類工程建設,全市污水處理能力將由每天398萬立方米提高到626萬立方米,污水處理率將由83%提高到90%。
今天,《北京市加快污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(2013-2015)》正式發布,本市將通過建設再生水廠、配套管線、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和臨時治污四大類共計83項工程,到“十二五”末,使全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0%,其中,中心城區污水處理率達到98%,四環路以內地區污水收集率和處理率達到100%,新城達到90%,全市污泥基本實現無害化處理。
副市長林克慶說,2012年底,全市建設污水管線7857公里,建成大中型污水處理廠41座、小型城鎮污水處理廠50座,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398萬立方米;建成污泥無害化設施6座,日處理能力1710噸。去年,全市污水處理12.6億立方米,污水處理率達到83%;再生水利用量7.5億立方米,再生水利用量占水資源利用總量的20%。但是,北京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滯后于城市發展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面臨規劃選址難、征地拆遷難、融資貸款難、建設周期長等難題。
北京市落實三年行動方案,重點包括四大類工程
1 再生水廠建設和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
全市計劃新建再生水廠47座,升級改造污水處理廠20座,新增日污水處理能力228萬立方米。其中,中心城區新建11座再生水廠,升級改造5座污水處理廠,新增污水處理能力134萬立方米/日;新城新建15座再生水廠,升級改造12座污水處理廠;鄉鎮新建21座再生水廠,升級改造3座污水處理廠。
2 配套管線建設
全市計劃新建改造污水管線1290公里,其中:中心城區新建污水管線260公里,改造169公里;新城新建污水管線612公里;鄉鎮新建污水管線249公里。新建再生水管線484公里,其中:中心城區新建再生水管線158公里,新建清河、酒仙橋、高碑店、小紅門四大再生水輸水工程實現再生水跨流域調度配置利用;新城新建再生水管線326公里。擴大郊區再生水循環利用。
3 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
為避免造成次生污染,全市計劃新建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14處,新增日處理能力3995噸,其中:中心城區新建高碑店、鄭王墳污泥干化工程和龐各莊污泥堆肥場改建工程。新城新建11處污泥無害化處理設施。
4 臨時治污工程建設
規劃的污水處理廠建成投入前,為使河湖水環境質量得到初步改善,計劃采取臨時治污工程等措施。新增日污水處理能力19萬立方米,包括深度優化挖掘清河污水處理廠潛力。建設完成河道干支流重點排污口污水處理設施17處,建設城鄉結合部重點村莊和小區污水處理設施42處。
通過四大類工程建設,全市污水處理能力將由每天398萬立方米提高到626萬立方米,污水處理率將由83%提高到90%,預計污水未經處理直接入河的現象將得到有效遏制。
2013年任務
中心城區:
完成清河北岸截污干線、東小口溝綜合治理工程;完成清河、酒仙橋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和東壩、垡頭、五里坨污水處理廠、豐臺河西再生水廠等項目建設。同時,加快建設小紅門和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。
批準立項清河第二、鄭王墳、定福莊、東壩、垡頭、稻香湖、上莊再生水廠和肖家河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、龐各莊污泥堆肥場改擴建、高碑店、鄭王墳污泥干化工程,并開工建設。
新城:
完成房山城關、大興黃村、平谷洳河污水處理廠升級改造工程和通州河東、昌平百善再生水廠工程。加快順義馬坡、昌平未來科技城、密云云西組團、亦莊南區再生水廠建設和懷柔、亦莊經開、亦莊路東區污水處理廠改造升級。
上一篇:2013年度中國水業人物風采——教學與科研貢獻獎:人生,不只是偶然~王凱軍
下一篇:關于生物膜法技術在污水處理中的有效應用